今日一词 | 强化说
“语言学心得”
第 145 篇
【今日一词】
每天一词,一步一个脚印
一同扎进语言的海洋
强化说是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解释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,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非常盛行。强化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称为联想派大师的斯金纳。
1、主要观点
斯金纳在著作《言语行为》中,广泛运用“强化”来解释各种言语行为,并提出“自动的自我强化”概念,即:儿童的模仿性发音会对儿童产生强化作用。
斯金纳的基本观念:所谓“强化依随”,是指强化刺激紧跟在语言行为之后发生,它有两个特点:
(1)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的偶然发生的动作。反应和强化只是一种时间上的关系,并非有目的有意志的行为。
(2)强化依随是渐进的。当儿童对示范句模仿得有些近似时,就给以强化,然后再强化接近该句的话语。通过这种逐步接近的强化方法,儿童最终学会了非常复杂的句子。
2、评价
强化在儿童语言发展中,起着重要作用。但:
(1)刺激、反应、强化等概念,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小白鼠等动物的实验得出的,人的言语行为必然不同于动物的“行为”。行为主义者把动物的“行为”与人的言语行为相提并论,用来解释儿童语言的发展,是不适合的。
(2)行为主义者把言语行为简单地看作一系列“刺激——反应”现象,只强调语言可观察、可测量的外部因素,并认为弄清楚了这些制约语言反应的变量,就可以预测人的各种言语行为。这种看法有些幼稚。言语行为十分复杂,有环境因素、心理因素、还有大量的语言因素,而并不都有是可观察的、可测量的。
(3)强化虽然是一种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,但绝不是唯一方式。句子是无限的,成人不可能把这无限的句子都给出强化反应。而且,在儿童学习语言的自然环境中,成人比较观注的是儿童话语的内容,而不大是语法结构的正确性。
如: 一个三岁的儿童说自已的母亲“He a girls”(她是一个女孩),孩子的母亲回答“That’s right ”(对啦),并没有改正其语法上的错误。当孩子指着灯塔说:“There’s the animal farmhouse ”(这里是一个养动物的农舍)时,虽然语法结构正确,但内容不对,母却立即给以纠正。
今日一词丨刺激贫乏论 The Poverty Of The Stimulus